这是一个推广号

焚香型红茶党,收集有用的吸杨信息。
产凹杨。

【译文】杨威利与奥贝斯坦的异同 Part 1

虎印:

让大家久等了(虽然也许并没有人在等,但上菜时一般需要这么说)这是 軒しのぶ 写的那四篇评论中的第二篇。虽然我个人其实更喜欢Part2(还没译),感觉Part1有些地方没写清楚,结合Part2一起看会好很多,但习惯上还是要先译1的(这就是惯性思维的可怕之处吧)。


像上次一样,这次文中引用的原著段落,我也没来得及核对中文正版,不过因为涉及莱皇,所以还是尽力斟酌了半天字句,希望未有不敬,这里也要感谢萝卜太太的帮助。当然如果最后还是有不敬,责任全在我个人,希望各位高抬贵手。我个人其实还是很想去对比一下中文正版的相应段落和我的翻译之间的不同点(就像等分数的考生一样)不过又怕要是发现自己差距太大,我会彻底惰性发作,懒得继续了,真是纠结


另外提一句,这篇文章其实更适合推荐给喜欢奥贝斯坦的亲,而喜欢杨提督的各位,也许结合Part2一起看比较容易理解(虽然因为我精力不济,所以不保证有Part2嗷,大家也可先行生肉:ヤンとオーベルシュタインの話:Part 2)啊啊,扯那么多菜都凉了,真是不好意思,如果各位品尝之后能留下感想,那再好不过~




【原文】ヤンとオーベルシュタインの話


【译文】杨威利与奥贝斯坦的异同 Part 1




这次我首先想谈谈两人意外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我好像已经听见两人粉丝们的哀嚎声了,不过请大家放心,不用说,我超迷杨提督的,而奥贝斯坦我也是很喜欢的)


之所以想谈这个,是有原因的。在银英传的所有登场人物中,至少在莱因哈特和杨,以及他们的部下当中,就只有这两人是与众不同的。




 「如果说莱因哈特的生存方式、思考方式可谓“军事浪漫主义”的结晶的话,那么不受其感染的就只有军务尚书奥贝斯坦一人。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持有不同思考方式的人是不可或缺的。若非如此,那么这个团体就有蜕变为一个自命不凡甚至盲从妄信集团的危险。虽然奥贝斯坦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希尔德看来,她可能更希望像杨这样的人来充当这个角色。」(落日篇第四章)




这段文字非常传神地点明了杨与奥贝斯坦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虽然这里只提及帝国一方,但对于同盟来说,从飞翔篇到乱离篇(而且可能在这之后也)同样适用。


 


「人不是为了主义和思想战斗的!是为了主义和思想的体现者战斗。不是为了革命而战,是为了革命家而战。」(乱离篇第六章)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为了革命而战」的人,在银英传中也是十分稀少的例外,那就是同盟的杨威利和帝国的巴尔·冯·奥贝斯坦。不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理想,而是本身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并为之战斗,在杨和莱因哈特,以及他们的部下中,符合这点的就只有这两人而已。


杨的部下是看着杨前进的(参见我的另一篇评论《最大,也是最后的矛盾》)莱因哈特的部下里除了奥贝斯坦之外,都是看着莱因哈特前进的。而莱因哈特自身所看的是他自己吗?还是吉尔菲艾斯?又或许什么也没看呢?


(译者按:这段翻译时想了又想,因为怕歧义,加上我力有不逮,最后还是决定直译了,但多少有些翻译腔。如果采取意译并且不怕歧义的话,也许可以译成:杨的部下是从杨那里获得理想,莱因哈特的部下里除了奥贝斯坦之外,都是从莱因哈特身上获得理想,而莱因哈特自己获得理想的来源是他自身吗?还是吉尔菲尔斯?还是其实什么也没有呢?)




姑且不论某些差异,我认为杨威利和奥贝斯坦在本质上是拥有相同灵魂的人。除了都为自身拥有的理想而战之外,他俩还有其他共通点。两人明明都是极端的现实主义者,却又都是理想家,而这样的人常常是孤独的(也许有些读者认为杨并不孤独,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参见我的评论《杨提督与民主主义》《最大,也是最后的矛盾》)。此外他俩都没有对他们来说「特别的人」,无论何时都以「奉公、理性和正论/正确的判断」为先,不为私情行动。他俩追求的目标也极其相似,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使人类社会获得和平与公正,走向安定,并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下去,也就是想尽可能长时间地维系人民的幸福。乱离篇第三章开头处有一段后世历史学家的评论是这么说的:「杨与莱因哈特两人明明目的相同,但为何非要同室操戈呢?」我认为这段评论对于杨和奥贝斯坦就更加适用了。即使生来拥有同样的灵魂,就因为时代和境遇不同,便会产生那么大的差异啊。




不过虽然两人本质上拥有相同的灵魂,在原作中,两人的交集很少。但即便如此,奥贝斯坦看杨的眼力,在某些地方也超过了莱因哈特。




「只是下官并不认为他有这么做的可能性……」


莱因哈特坐在沙发上,把修长的腿叠在另一条腿上,手肘支在扶手上,用穿刺一般的视线指向军务尚书。


「杨不可能臣服于我,这就是卿的主张吗?」


「陛下所言甚是。」


(怒涛篇第一章)




哎呀好厉害,真是令人倾佩的眼力。在这个时间点上,或者可以说在这之后也是一样,帝国方面能够如此透彻地了解杨的人,除了奥贝斯坦之外大概也只有希尔德了。但在表述的精确性上(也可说是在莱因哈特面前的直言不讳上)奥贝斯坦要更胜一筹。虽说顺序上是希尔德在前,她因为看穿了杨的个性,所以会向双壁提议直接进攻海尼森,目睹其结果也使奥贝斯坦明白了杨是什么样的人,过程大概就是这样。(我越发觉得为何提出进攻海尼森的不是奥贝斯坦呢,真是不可思议)


所以,当听说杨遭到暗杀的时候,我认为奥贝斯坦想的可能反而是「糟了!」当然他也多次想除掉一直阻碍他实现理想的杨,但像他这样一流的谋略家不会不明白,凡事都要讲求方式方法。如果除掉杨的方式选得不妥,结果反而会像原著里那样,使杨成了真正的不死之身。因为生者会犯错而死者不会,并且死者也不会再死一次。与思想理念融为一体,成为其象征的死者,对生者来说已经无论如何都无法打倒了。


而这正是杨与奥贝斯坦的不同之处。杨能够成为「主义和思想的体现者」而奥贝斯坦不能,杨能够赋予人们前进的力量而奥贝斯坦不能。简单来说就是杨基本上受到大家的仰慕,而奥贝斯坦则是讨人厌。为何本质上如此相近的两人,在他人眼中会是如此天差地别呢?




「我承认奥贝斯坦是没有私心,但他因为知道自己没有私心,就把这当作最大的武器来用,我最看不惯的就是这点!」(落日篇第四章)


「只是朕好像搞错了,奥贝斯坦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会把完成公务职责摆在首位,这种做法正是他遭人憎恶之处。」(落日篇第四章)




……我总觉得,奥贝斯坦实际上更加单纯直接,怎么想就怎么做,多少有些不够机灵。而杨则复杂多了,或者说是性格差劲多了。奥贝斯坦是「刻满了正论,而且只有正论的永久冻土上的石板」(落日篇第四章),而杨不只是这样,他还拥有另一个凡人的一面,而且这也是他真实的一面。他对两者的灵活运用之巧妙,可以称得上是他天性的一部分了。所以杨不用把自己的毫无私心当作武器,也就不会因此遭人厌恶。虽然他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无意间就这样做了(所以才恐怖)。我觉得杨的才能虽然有军事的一面,但这里显现出的他身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也许才是他真正的价值所在。


反过来说,如果奥贝斯坦像杨那么不好惹,也就不会如此遭人讨厌了。不过话说回来,因为遭人憎恶所以才是奥贝斯坦。要是害怕被人讨厌就畏首畏尾,那还能成什么事呢!我喜欢的也正是他的这一点。(杨其实也是完全不献媚的人,还曾说过「能够得到半数人的赞同,就已经很厉害了」,但却如此受人爱戴,这究竟是因为人品呢?才能呢?还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呢?)




如果杨生在帝国,可能他会很顺利就取代了奥贝斯坦吧,而如果奥贝斯坦生在同盟,也许他会成为比杨还要坚定不移的革命家吧,而如果他们两个像我的同人文《在何样的星辰之下》(「如何なる星の下に」,收录于「お冨ワールド」发行的《皇帝杨的故事》「皇帝ヤンの話」)中那样组队合作,可能会无敌到可怕了吧。表面上是主君与臣下,但内在可以说是最合拍的同志:向着大地尽头的遥远目标迈进,虽然前进的方向略有不同,但走的是两条会交叉的路。(顺便提一句,我认为在杨身旁的平行道上前进的人是先寇布,虽然方向相同,但永远没有交集)虽然两人彼此都远非不可或缺,但有对方在会省力很多吧(虽然两人都不会承认这点就是了)。


 


这次我在同人文中写的虽然是平行世界的故事,但我也想严格按照原著的设定写一次试试。啊啊,所以不断有这种梗涌现出来的银英,美味得让人停不下啊!

评论

热度(279)

  1. 共2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